【文、圖/黃秀美
服用治療過動症的「聰明藥」來提升學業成績,已成英美新興的校園文化。
原本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the attention deficit-hyperactivity disorder,ADHD,簡稱過動症)的藥物,因具有提升專注力、增加記憶的功能,常被宣稱是「聰明藥」。

但在英美校園,明明沒有罹患過動症,光為了提升成績表現,而服用「聰明藥」的學生,近年似乎有異常增加的情況,儼然成為另一股新興的校園文化。

日前,專攻過動症治療的英國劍僑大學( Cambridge University)精神病學系教授Barbara Sahakian,在接受英國《每日電訊報》(The Daily Telegraph)採訪時指出,「如果服用『聰明藥』成為一個問題,在考試期間,作藥物的檢測,可能會變成一個必要的措施。」。

一項針對劍僑學生所作的調查顯示,有一成的學生會服用「聰明藥」,而美國學生服用「聰明藥」的學生比例,約在一成六左右。

二○一二年六月,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公共衛生法新聞(CDC Public Health Law News)則引述美國《紐約時報》(New York Times )的報導指出,「根據寰宇藥品資料管理公司(IMS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nformatics,IMS Health ) 的統計資料,從二○○七年到二○一一年,美國十到十九歲的青少年,治療過動症的藥物處方,在短短五年中,暴增了二十六%。」。

同樣由寰宇藥品資料管理公司(IMS Health) 所提供的資料,也分析出,從二○一○年到二○一一年,美國十九歲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的處方用藥成長了二%,而且,增加幅度居第一名的,就是過動症用藥,其次則是抗憂鬱症用藥。

為了能上名校,在競爭激烈的校園中脫穎而出,英美有些家庭富裕的高中生及大學生,濫用「聰明藥」,視之為提升成績的仙丹,早已經不是秘密。甚至,已有歐美學者擔心此風潮會助長貧富學生,在學業上的不公平競爭。

但在台灣,即使是確定罹患了過動症,要不要讓孩子服用兒童心智科醫師開立的「聰明藥」,仍讓部份家長陷入兩難,特別是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,同樣被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的利他能(Ritalin)、專思達(Concerta)。(註:另一種過動症的常見藥物思銳(Strattera),則屬於非中樞神經興奮劑,因此,並非管制藥品。)

利他能、專思達,都必須由醫師開立管制藥品處方箋,並出示身分證件及簽名,才能領藥,讓家長擔心讓孩子吃管制用藥,會不會「上癮」?也常會擔心服用「聰明藥」,會不會傷腦?

關於「聰明藥」,有人視之如蛇蠍,有人視之如仙丹,真是東方、西方,兩樣情。

資料來源:
Students could be tested for performance-enhancing drugs. The Daily Telegraph [Nov 7, 2012]
June 2012 — CDC Public Health Law News. CDC [June 21, 2012]
Risky Rise of the Good-Grade Pill. New York Times [June 9, 2012]
The Use of Medicines in the United States: Review of 2011. IMS Health [April, 2012]

本專欄每周二同步刊登於:
★ ISAISA的星星之光 blog:http://isaisa.pixnet.net/blog
★ 泛科學PanSci blog:http://pansci.tw/

文章整理收集「台北市立大健保藥師藥局」.....
前往到台北市立大健保藥師藥局網路商店
前往立大健保藥局部落格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藥師小助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